中采智信网首页您好 ,欢迎登录!
咨询热线:400-136-8839  保证金热线:031168026032 中采软件 找回账号 找回密码 账号注册

开启工程勘察数字新时代

来源:建筑时报  点击数:18  日期:2025/03/26

       工程勘察设计活动是建造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,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勘察,然后绘制成建设蓝图,才能进行实施。随着数字技术、人工智能等的不断发展,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逐步从传统二维设计向三维、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。
       数据采集处理高效
       传统踏勘多采用“步行+地形图+影像图+现场照片”的方式开展,存在耗费时间长、视角死角多、全局掌握困难、整理资料繁琐等问题。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利用地理信息、三维建模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自主研发建立了集中式采集、存储、处理和发送服务的地质数据中心,并以此为基础,构建了包含勘察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、抢险、管理等应用场景的功能平台,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地质勘察数据“一体化”运用和管理,打开了地质数据应用更加宽广的天地。
       其中,数据采集平台作为采集勘察数据的“多面能手”,是采集整理勘察设计阶段全部地勘信息数据,并将其数字化、结构化的一体化平台。通过APP端进行外业数据采集,通过WEB端进行内业数据管理及分析,协同多平台数据共享,从而实现勘察工作的高效协同。数据处理平台是处理勘察设计阶段多源、多维、异构等数据的集中处理平台,能够把遥感、调绘、钻探、物探、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等原始地质资料,进行高效统计、运用、分析、标注,并自动生成所需图表、文案等,实现了工程地质数据智能处理等功能。
       北京市针对“企业现场踏勘困难、无人机航飞不便”等困难,推出实景三维土地“云踏勘”产品。该产品发挥实景三维优势,在航空摄影成果的基础上衍生出地形图、正射影像、漫游视频、360度全景等多类型产品数据集。针对大型项目规划设计时实地场地踏勘存在视角死角、难以全局掌握的困难,将二维踏勘方式升级为三维实景踏勘。视角选择、放大缩小自由度高,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。在此基础上,导入多专业、多团队规划成果,支撑直观讨论、高效碰撞,便于设计方案快速整合敲定。
       数据应用管理可视
       采集到的数据并非束之高阁,而是有着明确且广泛的应用方向。在上海浦东机场南区地下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,该项目东侧紧邻浦东机场既有捷运、滑行道、跑道,西侧靠近地下市政管线,周边环境复杂,变形影响控制对机场及其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。总体来说,该项目基坑群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,水文及地质条件复杂,工程风险管控难度极高,对勘察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       针对上述难题,该项目综合采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城市信息模型(CIM)、高精度地质建模技术,形成面向勘察设计及监测的数字化管控成套技术,以解决在工程地质、水文地质风险揭示和工程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痛点问题。该技术通过构建机场工程勘察BIM数据标准体系,研发基于数据驱动的勘察建模技术,实现“采集—试验—处理—成果”全链路闭环应用。通过融合地质、管线、基坑及周边设施等多专业模型,搭建超大区域“地质+地下空间”三维数字基座,实现勘察BIM成果的数字化交付,有效验证持力层、软弱地层赋存条件,直观地揭示水土风险,沉淀地质数据资产。
       深圳市探索建立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网络管理系统,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据和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字化编制采用文本、表格、图形、图像及视频等数字化表达形式,也可结合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进行表达。
       安徽省合肥市要求土工试验室对来样的接收和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,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建立样品唯一性标识,实现岩、土、水样接收和签认电子台账。试验室安装视频监控设备,且监控设备覆盖收样区、开土区、主要试验区等区域。监控设备与信息化平台对接并具有实时上传功能,同时对主要试验过程采用影像留存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。土工试验各环节的原始试验数据应做好保存,固结试验和直剪试验的自动采集数据同步上传到信息化平台。
       数据交付标准统一
       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和基础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的安全与稳定。为了保障数据在各阶段的有效流通,上海市要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应覆盖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,并宜动态更新,模型数据应标准化,模型传递应保证属性数据的完整性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建模宜建立构件库,并对构件的内容、命名规则、分类方法、精细度、数据格式、属性信息、版本及存储方式等进行统一管理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交换时,模型数据应完整,空间位置应准确,并宜采用通用格式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集成时,模型数据格式应一致,并确保不同模型空间坐标系上的一致性。集成至城市信息模型时,应保证模型空间坐标一致,精度应满足城市信息应用要求。
     《智能建造技术导则(试行)》规定,应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工程勘察的数据采集、成果形成、质量控制、成果应用和服务扩展,实现工程勘察全过程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、高效共享和贯通应用。同时,遵循统一的勘察数据格式,满足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勘察数字化成果应用和交付的要求,辅助方案分析、优化与决策。

详细信息


客服咨询专线:400-136-8839

保证金咨询专线:0311-68026032

  • 中采智信网抖音
  • 微信公众号

版权所有:河北建工集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    技术支持:北京中采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     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石获南路66号B座

冀ICP备13019655号-2     经营许可证编号:冀B2-20180104         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974号